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86.4%的受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高粘棉带来的问题,导致平均成本损失高达11.2%。在目前棉纺织行业利润普遍不足5%的情况下,企业遇到高粘棉问题,很容易出现亏损。”近年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和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联合对棉织物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粘棉已成为棉织物行业的一大痛点。高粘棉是指容易粘附纺织设备表面的棉花,主要是由于棉纤维表面含糖所致。高粘度棉在面料制作和包装过程中会逐渐积累ap 设备组件。严重时会堵塞设备,造成设备停机、工作中断。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引发大量客户投诉,也迫使公司采取额外措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经营压力加剧。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表示,目前市场上交易棉花前没有对棉花粘度进行统一检测,导致交易时棉花粘度出现“盲箱”状态。商家不会看到粘性棉花出现下跌,而且粘性也不会体现在价格上。企业只能承担因购买高粘性棉花而造成的损失。调查显示,棉纺织企业对解决高粘棉问题有着强烈的需求。超过80%的企业支持在棉花公证检验和检验过程中进行棉花粘度测试将粘度结果添加到检验证书中。可以在市场交易时打开“高粘棉”的盲盒,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为纺织企业生产阶段粘棉风险的控制提供参考,趋利避害。据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市场监管部门于2024年底前发布了《棉花粘性快速检测技术检验在公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计划计划,指导在公检中增设粘性指标快速检测分级。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作为全国棉花公证检验牵头项目单位和组织实施单位,积极组织部署,联合开展了《棉花粘度快速分级检测》研究项目。n 技术方面与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等单位合作。重点研究棉花粘度快速分级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将粘度指标与国家棉花公证检验相结合。全国各地纤维质量监测机构积极响应,开展快速检验棉花粘度在公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采购相关测试仪,加大对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企业摆脱痛点,增强基础竞争力,推动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