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投资、供求关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一般来说,“物投资”就是对物质资源的投资。这些投资可以直接改善物质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投资于人”,就是把更多的资金、资源投入到人身上,为人服务,把“人力资源”转化为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增值的“人力资本”。笔者认为,进一步发展投资物与投资人的紧密结合,使提高“物”的服务效率完全符合“人”的发展需要,促进“投资人”的发展。“人在人”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撑,可以释放巨大的经济潜力,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要重塑增长逻辑,把人力资本开发和福利改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投入和资源投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 要素驱动的发展不稳定,必须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要弥补人力资源投入短板,解决发展问题,增强发展动力,巩固发展优势。具体来说,要提高质量和创新能力通过教育培训投资,增强劳动者能力,打通“人才-产业-就业”全链条,使人的主要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把对物的投资和对人的投资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超越只见物不见人的短期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立足多维需求,在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扩大内需既有空间、也有潜力。但我们也面临一个问题:消费者的钱从哪里来?因此,只有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体验到收入的增加让人们“有钱花”、“愿意花”,才能真正拉动内需。物投资与人投资紧密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物投资直接或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投资人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两者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消费能力。同时,对物投资与对人投资的紧密结合,也将推动相关主体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这有利于扩大有效劳动力数量,释放更多潜力,产生新的人口红利。简而言之,专业提出投资物与投资人的紧密结合,使“物”与“人”同向而行、同向运行,最终实现“投资物”服务“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促进“物的升级”,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的高度发展提供稳健的动力。 (朱宝辰)
(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