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刘洋 10月20日,202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为中国风电产业未来五年设定了高增长轨迹,明确目标是“年均新增装机至少1.2亿千瓦”。同时,国内外两轮驱动体现出三季度项目高峰启动期,行业景气正在加速。分析人士指出,在《关于深化新电网能源定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136号文)推动的市场化改革红利下,风电行业凭借成本曲线和d 电费。三季报将进一步印证行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为“十五五”开局打下坚实基础。明确风能发展目标 10月20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会长、电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毕亚雄代表中国风电行业每年发布《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中国风电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至少1.2亿千瓦,其中每年新增海上风电容量至少1500万千瓦,确保到2030年我国累计风电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至少达到20亿千瓦,到2060年达到50亿千瓦。”亚雄表示,“三北”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已超过75亿千瓦,可通过就地消纳和跨区域平衡提供廉价电力供应;中南部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因地制宜集约开发空间充足。海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突破27亿千瓦,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我国风电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发展,正在进入年均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的新时代。 “宣言2.0”指出,在不久前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100多个国家提出了制定了新的国家气候计划和承诺,75%以上的国家自主贡献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这表明可再生能源不仅被国际社会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也被各国视为能源安全和经济繁荣的基础。目前,我国风电产业正受益于国内外两轮驱动。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我国,随着海上风电进入竞价高峰期,行业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特别是第三季度,风电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行业有望迎来经济加速阶段,整机、零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业绩持续向好。海外品牌的增长潜力et 变得越来越突出。三一重能源董事会秘书周立凯告诉记者,截至2025年8月底,其他国家在国外新增订单已超过2GW,在手订单价值已超过100亿元。预计全年海外交付量将大幅增长,2026年海外新增装机容量将大幅增加。“海外风机订单的交付周期比国内长,海外订单的交付速度受业主融资成本影响。”周立凯表示,未来美元利率下降有望提高海外项目投资回报率,加快订单发展。海外市场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补充。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我国能源装机容量已达21.7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期翻了一番。国金证券分析指出,随着《关于深化以新能源能源价格市场化为重点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实施,风电凭借较好的发电量和度电成本曲线,有望在未来新能源装机结构中取得更高的份额。加强政策协调和创新 毕亚雄表示,围绕大风电、沿海风电、农村风电等重点领域,《宣言2.0》倡导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激发市场潜力。同时,我们要做好“反内卷”工作,营造健康市场环境,引导产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坚守质量底线,杜绝低价恶性竞争,严肃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宣言2.0》还提出,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主要理论、基础共性技术、切削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大对科研项目和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公共研究技术和开发试验平台建设投入,推动基础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最后,《宣言2.0》建议努力完善绿色氢氨醇、绿色电力直连、零碳园区等支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刺激促进技术成熟。加快以绿色电力生产氢氨醇为代表的多能源转换技术探索示范应用,培育风力发电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发挥风电集聚效应,将风电产业优势转化为优势。 “风电已成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推动能源转型并实现气候目标。”毕亚雄表示,大规模发展风电是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独立、推动转型的重要途径。风电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可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全球先进装备产业集群。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电气设备和服务已成为促进各国间合作贸易的重要力量。